Midjourney进阶技巧:如何用V6模型创作照片级真实感的作品?

Midjourney进阶技巧:如何用V6模型创作照片级真实感的作品?
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?你用Midjourney V5精心调教出了一张图,人物精致,光影完美,构图也无可挑剔,但你的大脑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说:“嗯,不错,是张AI画的图。” 它太完美了,完美得像一块经过工业级抛光的玻璃,光滑、亮丽,却缺少了真实世界里那种带着呼吸感的、粗糙的质地。

而Midjourney V6的出现,就是要彻底打碎这块“完美的玻璃”。V6追求的不再是那种“AI特色”的美,而是照片级的真实感,一种充满了随机性、不完美、甚至带点“失误”的真实感。想要驾驭V6,我们就得先进行一次思维升级:从一个“关键词乞丐”转变为一名“虚拟世界的摄影师”。你不再是简单地告诉AI“我要什么”,而是要像导演一样,指挥你的“虚拟相机”,告诉它“该怎么拍”。

准备好了吗?忘掉V5那些堆砌辞藻的“魔法咒语”吧,让我们一起走进V6的光影世界,学习如何用它创作出那些能让朋友惊呼“这是你用什么相机拍的?”的照片。

1. 语言的革命:像和人说话一样下指令

还记得在V5时代,我们为了一个效果,可能会写下这样的“天书”:a beautiful girl, cinematic lighting, ultra realistic, hyper detailed, 8k, unreal engine, masterpiece...?这就像一个没安全感的厨师,把厨房里所有昂贵的调料都往锅里撒,指望能“大力出奇迹”。

在V6里,这种做法已经过时了,甚至会起到反效果。V6对自然语言的理解能力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。你越是像和真人摄影师沟通一样,用清晰、简洁、合乎逻辑的语言描述场景,得到的结果就越惊艳。

V5思维: a photo of a beautiful girl in a cafe, cinematic lighting, detailed face, 8k, best quality V6思维: A candid photograph of a young woman sitting in a dimly lit Parisian cafe, morning light filtering through the window, she is looking thoughtfully at her coffee. a sense of quiet melancholy.

看到了吗?后者没有一个词是关于“质量”或“细节”的,但它描绘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场景,充满了情绪和氛围。V6会读懂“candid photograph”(抓拍),会理解“dimly lit”(昏暗的光线)和“morning light filtering through the window”(晨光透过窗户)之间的光影关系,甚至会捕捉“quiet melancholy”(安静的忧郁)这种抽象的情绪。

实战技巧:

  • 抛弃质量词: 彻底忘掉 8k, realistic, hyper detailed 这类词。V6默认就是高质量输出,重复它们反而会干扰AI对核心内容的理解。
  • 描述场景,而非命令: 试着用完整的句子构建一个画面,描述人物在做什么、环境是怎样的、光从哪里来、你希望传达什么情绪。

2. 成为虚拟摄影师:掌控你的“相机”与“镜头”

这是通往照片级真实感最核心的一步。真正的摄影作品,其质感和氛围很大程度上是由相机、镜头和胶片(或传感器)决定的。在V6里,你同样拥有了调用这些“虚拟设备”的权力。

想象一下,你要拍一张人像,是用能带来柔美背景虚化的85mm f/1.4镜头,还是能容纳更多环境、带来故事感的35mm f/2.8镜头?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思路。

关键指令:

  • 指定相机和胶片类型: 尝试在prompt里加入具体的相机型号或胶片品牌,这会赋予画面独特的色彩和质感。
    • 例子:photo taken with a Fujifilm X-T4, Kodachrome film, ... 这会带来富士相机独特的色彩科学和柯达胶卷的复古颗粒感。
    • 例子:shot on a Leica M6 with Portra 400 film, ... 这会营造出徕卡经典的德味和波特拉胶卷温暖的色调。
  • 指定镜头参数: 这是决定画面景深、视角和畸变的关键。
    • 例子:... shot with a 50mm f/1.8 lens. 经典的标头,能带来自然的视角和漂亮的背景虚化,非常适合人像。
    • 例子:... shot with a 24mm wide-angle lens. 广角镜头,能拍出更具视觉冲击力和空间感的风景或环境人像。
  • 指定拍摄手法:
    • 例子:... a long exposure photograph of the city street. 长曝光,车灯会拉出光轨,水面会变得像丝绸一样平滑。
    • 例子:... a macro shot of a dewdrop on a leaf. 微距拍摄,能捕捉到极致的细节。

当你开始用摄影师的语言思考,你的作品就已经和普通玩家拉开了巨大的差距。

3. 光影的魔术:用--style raw解放真实

如果说V6是一台性能强悍的相机,那么Midjourney本身还是会默认给你的“照片”加上一层“智能美颜滤镜”,让它看起来更符合大众审美,更“漂亮”、更“梦幻”。但真实感,往往藏在那些未经修饰的细节里。

--style raw 这个参数,就是你的“专业模式”开关。它会告诉Midjourney:“请收起你那套默认的艺术加工,我想要的是镜头捕捉到的、更原始、更直接的画面。”

使用--style raw会带来什么变化?

  • 更少的“AI味”: 画面会减少那种过于平滑、油画般的质感,更接近真实的光学成像。
  • 更真实的细节: 皮肤的纹理、布料的褶皱、环境中的杂物会变得更加清晰和写实。
  • 更准确的Prompt跟随度: AI会更严格地按照你的prompt来执行,减少自己的即兴发挥。

如何使用: 非常简单,在你的prompt结尾加上 --style raw 即可。

  • 标准模式prompt: a portrait of an old man with a beard, smiling. --ar 16:9 --v 6.0
  • RAW模式prompt: a portrait of an old man with a beard, smiling. --ar 16:9 --v 6.0 --style raw

对比一下两者的出图,你会发现RAW模式下的老人,脸上的皱纹和胡须的质感会真实到让你惊讶。这就像关掉了手机相机里的“美颜模式”,虽然少了一些“完美”,却多了无数的生命力。

4. 拥抱不完美:在细节中注入灵魂

真实世界最大的特点是什么?是不完美。空气中有尘埃,镜头有眩光,照片有噪点,人物的表情有微妙的动态。在V6中,我们可以主动地为画面加入这些“不完美”的元素,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。

为画面添加“瑕疵”的技巧:

  • 胶片颗粒 (Film Grain): 这是模拟胶片质感最简单有效的方法。在prompt中加入 film grain, subtle grain
    • 例子:a black and white photo of a detective in a trench coat standing in the rain at night, moody, subtle film grain.
  • 轻微的动态模糊 (Slight Motion Blur): 真实世界的抓拍,很难做到绝对静止。加入 slight motion blur 可以打破画面的凝固感,增加动感。
    • 例子:a candid photograph of a cyclist racing through a street, slight motion blur on the background.
  • 镜头眩光 (Lens Flare): 当镜头直接对着强光源时,就会产生眩光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增加照片真实感的元素。
    • 例子:a photograph of a couple on a beach during sunset, anamorphic lens flare.
  • 大气效果 (Atmospheric Effects): 雾、霾、雨丝、空气中的灰尘,这些都是营造氛围和真实感的大师。
    • 例子:a photo of a lone cabin in a foggy forest, atmospheric.

当你学会了欣赏并运用这些“不完美”时,你就真正掌握了通往照片级真实感的钥匙。

5. V6的新玩具:可控的文字

最后,V6还有一个颠覆性的更新——终于能比较准确地在图片中生成文字了。虽然这和我们今天讨论的“照片级真实感”没有直接关系,但它极大地扩展了我们创作的边界。

你可以在prompt中用引号" "来指定你想添加的文字。

  • 例子: A photograph of a street sign in Tokyo that says "止まれ". --style raw
  • 例子: A cup of coffee with latte art that spells out "AI". --style raw

这个功能让我们可以创作出带有海报、招牌、报纸等元素的场景,这在以往是完全无法想象的。一个带有清晰文字的场景,其真实感和故事性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。


现在,让我们把今天学到的所有技巧融合在一起,看一个从V5思维到V6思维的完整进化。

目标: 创作一张在复古咖啡馆里沉思的作家照片。

  • V5时代的“堆料”prompt: a photo of a handsome writer in a vintage cafe, writing in a notebook, hyper detailed, cinematic lighting, dramatic, 8k, best quality, masterpiece, looking smart, intricate details
  • V6时代的“导演”prompt: A candid 35mm photograph of a young writer sitting at a wooden table in a dimly lit, smoky 1950s jazz cafe. He is staring out of a rain-streaked window, lost in thought. A half-empty glass of whiskey and a worn leather notebook are on the table. The scene is moody and melancholic, with soft light from a nearby table lamp creating long shadows. Shot on Kodak Portra 400 film, subtle grain, slight lens flare from the lamp. --ar 16:9 --v 6.0 --style raw

看到了吗?后者就像一段电影剧本,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。每一个词都在为最终的“真实感”服务,而不是空洞地喊着“我要更高质量”的口号。

V6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。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图像生成工具,更像是一个能将我们脑海中最细腻的想象转化为“真实”画面的虚拟相机。现在,这台相机已经交到了你的手上,去拍点让世界以为真实存在过的东西吧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AI 图像设计教程

《“金大哥”AI工具周报(第2期):Adobe MAX大会AI前瞻 & 本周最值得关注的技术动态》

2025-9-5 16:18:18

AI资讯

AI伦理红线与安全法规:我们如何安全使用人工智能?(深度探讨)

2025-5-13 17:44:35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